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

齐鲁书社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内容简介:朕惟三代而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尤莫若貞观之盛。诚以太宗克己励精图治於其上,而群臣如魏徵輩感其知遇之隆,相与獻可替否以輔治於下,君明臣良,其獨盛也宜矣。厥後史臣吴兢,採

道家与汉代士人思想、心态及文学

《道家与汉代士人思想、心态及文学》主要内容简介:道家与汉代士人关系所涉内容极为繁杂,《道家与汉代士人思想心态及文学》由陈斯怀所著,选取了无为、自然、自由、隐处、戒慎、“游”之精神、奇谲宏肆之风等具有代表

庄子注译

《庄子》一书,大约在战国后期已经成书,并且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荀子·解蔽篇》把庄子作为批评的对象进行批评,便说明了这一点。 对《庄子》一书最早进行研究的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刘安著有《

六祖坛经笺注

本书是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的简体字整理本。《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丁福保的笺注本是研究《坛经》的重要资料,此次简体

论语说解

《论语说解》既名"说解",就是对原著的诠释。诠释者有的重在原意的把握,而新的潮流主张"意义的创生"。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博大精深,其核心是儒学,儒学的经典是《论语》。我们应该充分开发我们的精神资源,复兴儒学

直接性的诉求

在本体论层面上,直接性可以直接地表达为西方哲学的第一范畴,即存在本身。存在是一个永远的谜,它一方面无处不在,却又一无所在。万物无它,皆不成其物,而万物均不是它本身。万物因它而存在,而它却不存在于万物之

《西方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 学习辅导与习题集》具备所据教材权威、覆盖面广、试题成熟、重点突出、考点明晰的特点,能为广大考生梳理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分册既详略得当又有所侧重,也为研

现象学与美学反思(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美学向度)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意向性与审美对象、现象学还原与审美意识、交互主体性与审美特性、生活世界与审美世界、走向未来的美学构想等。 美学在当代承担着培养学会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成为社会主义精

老子说解

《老子》这部书,自先秦流传至今,有许多种本子。本多舛异,字多殊谊,历代诠诂论证的专著文章,不可胜数,在看法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异文异义,莫所适从,初学浅读,困难孔多。 1973年12月,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

周易知识通览

《易经》一书,在先秦称为《周易》,从汉代开始,被尊为经,称为《易经》,为儒家的经典五经之一,并居其首。《易经》究竟是什么样的书7从春秋时代开始,便长期争论不休,直到今日,仍在争议。如有人认为它是占卜算

程氏易传导读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

周易正义导读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未

老子秘语

《史记·老子列传》记述了《老子》一书来历的四种提法。其中记载了老子对孔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的话,交待了《尚书》之前古《书经》流传的情况。本书以这则史料为线索,对《老子》一书提出

管子新注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名著,是周秦子书中最为重要的几部基本元典之一。其书所论涉及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但由于年代久远,流传中复遭窜乱,文字的错乱比比皆是,不易研读。《管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