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晚清读书人面对无所作为的政府,是如何走向决裂的? 孙中山与康有为分分合合的幕后细节 汪精卫、胡汉民、黄兴留日与暴动的点点滴滴 近代中国知识人认为,亡国并不可怕,只要知识者人心不死,国魂尚存,终有复苏振兴

史学经学与思想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关于“史学”、“经学”、“思想”这三方面所作的文章。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重在理论问题的探讨,如比较研究与世界势力、中国传统史学等。第二部分重在经学极其与史学的关系的探讨。第三部分是关

历史的逻辑

《历史的逻辑:把后现代主义引入视域》揭示了历史学家描述、阐释和解说过去事件的合理基础。C•贝汗·麦卡拉最为有力地捍卫了历史实践的可靠性。他认为,历史学家会尽可能公平地对过去进行说明,并且会尽可能避免给读者

法国大革命与革命心理学

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世界,对其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大革命的历史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并存的且通常孤立的历史事件构成的:一个过时体制的历史,由于缺少捍卫者而消亡;革命议会的历史;群众运动的历史及

唐宋天文星占与帝王政治

本书以星变为切入点,以史传占验为核心,从政治和祭祀礼仪两方面讨论星占,重点考察星占对唐五代帝王政治的特别影响。今天看来,星变由于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因而古人对星变象征意义的解释均属附会,但是它在当时

古代中国与世界

全书共收21篇论文,《谈学术工作的基础》一篇附在文末,是谈治学经历和体会。这21篇文章中前4篇是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作品,其余的论文是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写就的。从内容上说,有社会经济史、政治制度史研究,也

社会生活的历史学

本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中国社会史的学术史,第二部分探讨中国社会史的方法论,这两部分内容共同反映出对于中国社会史学术特征、理论与方法的关注。第三部分主要是宗族制度与谱牒学方面的学术综述,第四

陈垣年谱

刘乃和撰写的《陈垣年谱(附陈垣评传)》详细介绍了中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史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陈垣先生的一生,书中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其的民主科学道路、民主科学道路、坚贞不屈著史抗日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是如何区分的? 陈寅恪对于民国学术的评价有那么高吗? 他对晚清有何独特观察? 清华国学院成立谁是主导,留下了哪些经验与后遗症? 从1902年梁启超谋创《国学报》,到20世纪50年代初无锡国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内容简介:“日本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研究可分为“文献学研究和文本解读”、“针对社会现实的实践性研究”这样两个方面的话,由于远

先秦社会形态研究

先秦社会形态的系统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学术工程。本书只能选取若干我自以为重要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如果本书的探讨能为这个工程的基础增加一个小土块,我将十分欣慰。回忆起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时常感慨

四库全书馆研究

《四库全书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四库馆开、闭馆时间;四库馆的机构;四库馆的运作;四库馆臣的数量;四库馆臣的工作等。通过对四库馆准确而全面的描述,纠正以往一些相关论述的错误。例如,通过史料的发掘与分析,

天命与彝伦

《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是先秦社会思想研究的一篇力作。思想是研究的灵魂,但如何研究它又是长期困扰学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常是虚言蹈空,或是厚诬古人。《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主要内容包括:“

波斯帝国史

波斯帝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只有200多年,但它不仅在伊朗的古代史上,而且在近东地区的古代史上,在中西交通的历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在许多方面是近东地区历史的集大成者,诸如行

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

《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变迁》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两岸著名高校的六十余名研究生参加,并特邀十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莅临点评。与会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先秦史、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