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诗心
《20世纪的诗心:中国新诗论集》作者把诗歌研究理解为对“文学性”的探索、对诗人精神的怀想以及对千载“诗心”的领悟,在对诗歌艺术佳构的精细阅读以及诗人心灵世界的深入解析中,力求捕捉和传达内在的诗性,并试图展示
《20世纪的诗心:中国新诗论集》作者把诗歌研究理解为对“文学性”的探索、对诗人精神的怀想以及对千载“诗心”的领悟,在对诗歌艺术佳构的精细阅读以及诗人心灵世界的深入解析中,力求捕捉和传达内在的诗性,并试图展示
本书名“雪的款待”,出自作者所翻译的保罗·策兰的诗句“你可以满怀信心地/以雪来款待我”。这是面对精神的言说,也是面对沉默的言说。无论它谈论的是创作,还是翻译,是一个诗人“经验的成长”,还是穿越边界的语言之旅
《中诗英韵探胜(第2版)》内容简介:百年来,北京大学与中国的科学、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传统、科学的创新精神、宽松的治学环境、广泛的国际交往,造就了一代又一
<p>香港的流行音乐是香港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也是70后80后甚至90后成长过程中某种意义上的必修课。这本随笔是一位资深港乐迷所写,细腻的笔端触及港乐的方方面面,当中介绍了香港流行乐的台前幕后,如词人林夕和
著名学者丁学良教授,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美国、亚洲、欧洲、澳洲等国家、地区的游学历程,其中既有与世界顶尖学者的近距离接触,也有对于世界精英学府的亲身体验,既有对于全
《空山灵雨:许地山随笔》以人生为主题,辑许地山散文89篇。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过的许地山散文集名“空山灵雨”,选编者改造此名以“人生空山灵雨”为《空山灵雨:许地山随笔》书名。 许地山,早年受佛家思想影响,面对
近世以来,西风东渐,冲突碰撞,法治徘徊,中国是个茶几,上面摆满杯具,每个法律人的精神家园都在政治博弈的角斗中飘摇。本书试图拂去遮蔽历史真相的尘埃,以史学之眼光、文学之笔法、法学之思维,研究、访谈、阅读
本书是作者多年的创作手记结集,集中呈现作者几十年的创作理念、方法、作品、哲思等,文字或灵动,或犀利,既能从中透视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困惑,也能从中窥见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我们生存的地球,据说是正
德国,是音乐爱好者的圣地,也是众多音乐大师诞生之地,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威伯、莫扎特、海顿、李斯特、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一串传奇而又响亮的名字遍布了德国的每一个角落,还是其他国家的众多著
本书是作者从2003年经由吉林大学而进入体制以后接受访谈的文字记录。这十篇访谈文字所表达的是对一种个人性的、独立性的思想方式的承诺,是对一条充满寂寞和欢愉的“小路”的选择。这种方式的确定,是对一条以各种主流
《筒子楼的故事》汇集了北大中文系二十余位教师及家属回忆在北大筒子楼工作生活经历的文章。筒子楼是20世纪在中国高校中相当普遍的教工宿舍,营造出特定时期的文化生态,其居住条件构成了书中诸多学者感悟人生的重要
本书所收文章是都是作者收藏和阅读古代典籍的心得。一部分内容是谈论人所熟知的常见书,还有一部分是讲述作者独具特色的收藏品,但后者也是立足于常见基本典籍来阐释稀僻书籍的特色和价值。作者认为,只有尽可能熟知
《明尼苏达札记》作者既具有中国多年的直接经验观察,又具有多年的美国生活经验。全书所收文章涉及经济、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主题。多数文章已经在国内的《读书》、《书屋》、《博览群书》、《二十一世纪》
《游心太玄》主要内容: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
因学力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只好绕过了若干人所共见的“伤疤”——比如“文革”中的北大;即便如此,《老北大的故事》所呈现的故事,也并非总是“风和日丽”。全书分为四辑,末辑乃书评,涉及北大人物或大学史的写作。其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