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钱学森传

钱学森传 电子书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2

价格: 36.00元

ISBN: 9787515329321

页数: 337 页

网盘类型:夸克
文件格式: PDF

1.点击下方获取下载

2.扫码右侧二维码

https://pan.quark.cn******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著作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亡》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记录;《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他影响了中国——陈云》、《改革开放大功臣——万里》《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历史的注脚》《历史的侧影》以及长篇自传《华丽转身》《出没风波里》。作者也致力于“行走文学”的创作,著有“叶永烈看世界”21册,包括《美国!美国!》《我在美国的生活》《三探俄罗斯》《漫步欧洲》《米字旗下的国度》《樱花下的日本》《大陆脚游台湾》《叩开台湾名人之门》等。

目录:

开头的故事
从一辆天蓝色的轿车说起
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
第一章早年的故事
钱学森名字的来历
坐“洋包车”到“蒙养院”
手帕胡同里的纸飞镖
名师出高徒
“豆腐乳卤加稀饭”
绘画和音乐的“发烧友”
请求老师扣分
“进京赶考”
幸遇“培养大师的大师”
第二章留学的故事
“人比人,你们谁敢和我比?”
冯·卡门的“铁杆粉丝”
加盟“自杀俱乐部”
投进英国大使馆信箱的情报
好友汇聚在钱学森身旁
跨进门卫森严的五角大楼
美军上校钱学森飞赴德国
一张历史性的照片
提审德国“火箭之王”
36岁那年双喜临门
青梅竹马“燕双飞”
蒋家有女初长成
科学与艺术喜结良缘
第三章抗争的故事
温馨的家庭
来自延安的“红色”挚友
“应该回祖国去”
半路杀出“程咬金”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特工细细“研究”钱学森的行李
牢狱之灾突然降临
监控的眼睛紧紧盯着
甩掉特工寄出求助信
“火箭专家返回红色中国”
第四章归来的故事
终于跨过罗湖桥
陈赓大将乘专机赶来
密谈中国导弹计划
北京刮起“钱学森旋风”
毛泽东称钱学森为“火箭王”
出任“导弹研究院”院长
女秘书眼中的“国宝”
“中将”军衔的传说
手心上的神机妙算
第五章“两弹一星”的故事
入党的时刻
主动要求降为副职
身边多了一个军人
姓钱不爱钱
“争气弹”首战告捷
“失败为成功之母”
钱学森“失踪”了
穷途末路的“黑寡妇”
“邱小姐”跟导弹结合
中国卫星跃上太空
力荐逆向思维的年轻人
第六章最后的故事
一生的三次激动
剪报的故事
“铁杆”广播迷
科普高手
写信的故事
小青年PK钱学森
跟茅以升“商榷”
学问的来历
丰硕的人生秋天
“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最后的岁月
万众送别科学巨星
附录钱学森年表
· · · · · ·

相关推荐

红墙大事
2025-03-04 1.8k
翦商
2025-03-04 1.7k
长城之外
2025-03-04 476

评论

2024-04-25 20:27:40
书友小可发表
《钱学森传》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传记,它讲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非凡一生。作者以生动流畅的文笔,将钱学森从早年求学到成为中国航天之父的传奇历程娓娓道来。书中不仅展现了钱学森的学术成就,也揭示了他爱国情怀和人生追求。
2024-04-25 20:27:40
学术宅男发表
《钱学森传》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科学界巨匠深入了解的机会。作者通过翔实的文献资料和访谈,全面展现了钱学森的学术思想、科学成就和人生经历。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领略到一位科学家的智慧,还能感受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脉搏。
2024-04-25 20:27:40
文学爱好者发表
《钱学森传》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它以细腻的情感笔触勾勒了一代科学家的精神风貌。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让钱学森这个崇高的名字变得鲜活而可触。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钱学森有了新的认识,更对科学家的使命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4-04-25 20:27:40
历史达人发表
《钱学森传》是一本重要的历史文献,它真实记录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进程。通过梳理钱学森的个人经历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本书揭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科技史,这本书具有重要的价值。
2024-04-25 20:27:40
科普小能手发表
《钱学森传》是一部生动有趣的科普读物,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魅力。书中介绍了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让我们了解到科学如何改变世界。对于广大科学爱好者和青少年读者,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科普佳作。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