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石涛

石涛

作者: [美] 乔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0-4

价格: 59.00元

ISBN: 978710803348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乔迅(Jonathan Hay) 1956年出生于苏格兰。197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考古学学士;1981年入美国耶鲁大学,随班宗华教授(Richard Barnhart)学习中国艺术史,专攻晚期中国绘画史、物质文化史。1989年以论文《石涛晚期的作品(1697-1707);一副主题的地图》[Shitao's Late Work (1697-1701):A Thematic Map]获博士学位。 现任美国纽约大学美术史研究所(Institute of Fine Arts,New York University)艾尔萨梅隆布鲁斯(Ailsa Mellon Bruce)讲座教授,艺术史期刊《人类学与美学》(Res:Anthropology and Aesthetics)特邀顾问(1990-1999)。 乔迅的写作主要讨论中国艺术的现代性、主体性与世界性(cosmopolitanism)等问题;研究领域设计艺术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明清艺术、唐代墓室壁画、宋画及当代中国艺术。专著《石涛》(2001)超越了画家传记的编年史写作传统,着力探讨早期现代性与艺术家的主体性问题。新著《感性的表面:早期现代中国的装饰品》(Sensuous Surfaces :The Decorative Objects in Early Modern China)即将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英国)瑞科图书出版。

内容简介:

石涛(1642-1707)为中国明清画坛巨擘,创作风格独特,深受时人与后世推崇。本书是西方出版的第一本专论石涛的著作,主要聚焦于1697年至1707年间,即石涛身处扬州且留存至今作品数量最多的晚期阶段。 作者综合运用中国传统的研究理路、西方的形式分析和图像学分析,以及因上世纪70年代英美学界“新艺术史”兴起而形成的社会诠释模式,探讨石涛的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绘画实践的复杂性。作者同时以现代性架构石涛的生平与艺术,并以自主性,自我意识与怀疑来界定石涛绘画的主体性。读此书的读者,或可获得一种与阅读当今其他艺术史著作完全不同的体验。

目录: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 图版目录 谢辞 致中文读者 前言 第1章 石涛、扬州、现代性 石涛的画像 1700年左右的扬州 江南的绘画与现代性 现代性地理志 第2章 挥霍光阴 山水中的人物 自传式的指涉 休闲及其寂静 朝代转换之间的野逸 模棱两可的士人 文人生活的场景营造 第3章 感时论世的对话空间 费氏先茔 黄又的游旅 1705年的洪水 第4章 朱若极的宿命 从清湘到宣城:16421677 从宣城到北京:1678—1692 自传式的艺术形态 第5章 对身世的认同 扬州及邻近区域:1693—1696 石涛与八大山人 靖江后人 宗室遗孤 第6章 艺术企业家 职业画僧 清初的职业文人 大滁堂企业:画家与赞助人 大滁堂企业:生产策略 大滁堂企业:弟子身兼赞助人 第7章 商品绘画 扬州绘画市场 自况画 装饰画 纪念画 幻象与价值 第8章 画家技法 清初画坛 经世致用的伦理观 石涛论技:绘画的完善 1703年为刘氏作山水大册 第9章 修行绘画 禅师画家 方士画家 一与至人:石涛的画论 自主的哲学 第10章 私密象限 画家的欲望 属于自己的时刻 大限 附录1 石涛生平年表 附录2 石涛信札 注释 参考书目 今人著作 人名和地名索引 名词索引 中文版编后语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1 18:13:25
清风徐来发表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石涛晚期的艺术实践,将社会、政治、心理等多个维度巧妙融合,展现了石涛绘画中丰富的内涵。作者的梳理清晰严谨,呈现了石涛独特而复杂的艺术世界。
2024-06-21 18:13:25
浮云流水发表
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石涛的艺术殿堂。通过对石涛作品的细致剖析,作者揭示了石涛笔墨背后的深意,帮助我们理解这位艺术巨匠的精神世界。
2024-06-21 18:13:25
琴声悠扬发表
作为一本专论石涛的著作,本书内容丰富详实,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艺术爱好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作者对石涛绘画实践的解读独到而深入,让我们对这位大师有了全新的认识。
2024-06-21 18:13:25
笔墨挥洒发表
石涛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本书让我们得以窥见他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思想。作者对石涛作品的赏析细致入微,文字间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与敬意。
2024-06-21 18:13:25
墨香四溢发表
读这本书就像在欣赏一幅幅石涛的画卷,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生动,将石涛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描摹得栩栩如生。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