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授课实录

作者简介:
赵琴,1926年出生于北京市,满族,正白旗,觉罗氏。1937年日寇占领北京,他不愿过亡国奴生活,流亡南下,就读于大西北的六盘山右的国立十中。抗战期间,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安置来自沦陷区的流亡学生,设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同时还设立了22所流亡中学,即国立一中到国立二十二中。当时校舍非常简陋,多利用当地的庙宇和祠堂,生活非常清苦。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工厂当了一名机械工人,并函授自学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专攻金属切削专业,能够熟练操作各型车床、铣床、刨床、磨床,成为一名八级技工。 1958年独自设计制造出空压机、曲轴专用机床以及大型电机锭子专用机床。 1962年调入技术科,编制了86千瓦直流电机全部工艺,并设计了工装设备。 1966年“文革”期间,屡受批斗,并被逐出技术科,当了搬运工,从事重体力劳动。 1978年调回工艺技术科。1984年作为主要设计者研制645型旅游客车获得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1985年退休。 1986年,受聘参与中国第一台食品速冻机的设计研制工作,负责机械传动部分的设计及整机制作工艺。 1978年,参加太极拳辅导站的太极拳学习,后成为崇文区代表队成员之一,先后获得两届北京市太极拳团体冠军。 1980年起,从王培生老师学习吴式太极拳,先后掌握了37式吴式太极拳、83式老架、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推手、乾坤戊己功等等。随老师习拳8年后,于1988年正式拜师入门。 1989年,协助师兄李和生接办东方武学馆并担任授课工作。1990年到江苏淮阴市,办班传授吴式37式太极拳等;同年又前往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等地开班教学。1991-199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办班传授吴式37式太极拳及老架83式太极拳。 2004年被聘为杭州市吴山太极拳协会专家顾问。 2005年被聘为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高级顾问。 2006年被聘为第五届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在王老师同意下,先后收有海内外弟子多人;小松琦已也(日本)、今雄尔(日本)、朴钟学(韩国)、朴钟球(韩国)、黄立新(南开大学博士生)、陈友元(南开大学本科生)、王同元(技师)、俞克贤(公务员)。
内容简介:
《太极拳授课实录》一书,合盘推出的老架83式,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杨禹廷先生所传授的吴式太极拳(北派)83式,而是王茂斋先生所传授的传统老架。两种套路各式的动作名称基本相同,但动作规范和文化内涵差异很大。杨禹廷先生为了通俗易懂、便于推广普及,用圆周八方线规范拳式动作。王茂斋先生所传的老架83式太极拳则是按易经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的八门来规范动作。 《太极拳授课实录》内涵高古而丰富,与人体经络、脏腑和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息息相关,其健身、技击、开智作用的理论、方法深奥、有趣,其效果更为明显。杨禹廷先生传授的吴式太极拳(北派)83式,易学、易练、易懂、易于推广普及。王茂斋先生所传授的吴式太极拳老架83式,相比之下要难学、难练、难懂,不易于推广普及,但却是我们追根溯源,进一步摸清古今太极拳的发展变化情况,进一步揭开传统太极拳的精髓、奥妙、真谛,挖掘研究传统太极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教材,对有志于陟圣造巅、攀登高峰、饱览传统太极拳无限风光的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来说是十分珍贵的,阅后会觉得有曲径通幽、耳目一新之感,对你原来所掌握的拳术技艺会有新的启发、新的激荡、新的补益,会有很大的收获(注:这两种练法不一、内涵不同的新、老83式太极拳套路,都是王茂斋先生和杨禹廷先生分别传授给王培生先生,又经王培生先生再传而流传至今的)。 另外,赵琴先生还在多篇附录中把“太极拳与易经”“太极拳站桩要领”“太极拳拳理” “吴式太极拳所涉及的穴位”等都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是太极拳界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