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信仰

作者简介:
乔培华,女,1955年生,河南省新乡人。广州航海学院航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完成的科研项目有航运与广州现代化研究、涉海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生存问题研究、海洋认知下的南海神庙文化软实力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与航海文化相关的论文。同时,组建起一支航海文化研究团队。
内容简介:
南海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以后各个朝代都有大量而明确的文字传世,三国时期东吴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康泰的《扶南传》,晋朝裴渊的《广州记》,南北朝沈怀远的《南越志》,唐朝贾耽的《广州通海夷道》,宋朝李眆的《太平御览》,明朝唐胄的《正德琼台志》,清朝郝玉麟的《广东通志》、陈伦迥的《四海总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中华民国1935年公布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1947年将曾母暗沙确定为中国南海所及的极南点,并以“十一断续线”形式划定了中国国境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确提出“九断线”的范围,郑重表达对南海的权利。 南海神信仰作为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为更多的民众所接纳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收入的文章即多角度地展现了南海神信仰的绵长历史和丰富内涵。
目录:
目录
南海神信仰: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乔培华)
南海神信仰的当代价值(雷新兰)
南海神洪圣信仰文化的现代意义(黄咸强)
南海神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占毅)
南海神庙的历史文化意蕴(朱慧)
南海神庙: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见证与名片(乔培华)
南粤与地中海海神及海洋商贸文化比较(胡大立)
从海神信仰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马英明)
南海神庙: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高乔子)
瑞典“哥德堡号”与南海神庙(黄叶青)
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曾丽明)
南海神庙之康熙“万里波澄”碑(张晓鸣)
南海神庙的三重意境(王华)
南海神庙的国家祭祀(牟方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