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作者: 邓晓芒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1-1

价格: 58.00

ISBN: 9787562486169

页数: 490 页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邓晓芒,2009年12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此前曾长期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是西学东渐一百多年以来,直接从德文全译康德“三大批判”的国内第一人。邓晓芒先生用自己的思考、讲坛和著作,深度介入当代中国思想进程和精神建构,在思想界独树一帜。

内容简介:

“哲学史方法论”是武汉大学哲学系三十年来的传统课程,由武汉大学哲学系的老前辈萧萐父、陈修斋、杨祖陶等人创立。该课程的学术信念是,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把哲学史和哲学看作是一致的(即历史和逻辑一致),在哲学史中寻求哲学规律,在哲学中奠定哲学史的根基。本书是在邓晓芒先生主讲本课程的录音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原来的课程是十六讲,但由于篇幅、录音设备及其他的原因,此处有两讲内容未能收入,故成“十四讲”。在本课程中,邓晓芒先生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说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苏格拉底以追问的方式进行学理式的辩论,而孔子以圣人的姿态用情感的方式进行辩论,并且这两种方式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的观点。作者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十大文化错位的阐述,其中贯穿了中西比较的方法。

目录: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第三讲 论历史感——现代解释学的启示
第四讲 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第五讲 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
第六讲 辩证逻辑的本质
第七讲 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第八讲 西方哲学史中的实体主文和非实体主文
第九讲 胡塞尔现象学导引
第十讲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第十一讲 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吉说方式比较
第十二讲 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
第十三讲 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文偏向的检讨
第十四讲 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的十大文化错位
后 记

相关推荐

红墙大事
2025-03-04 1.8k
翦商
2025-03-04 1.7k
长城之外
2025-03-04 476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