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天一阁人物谭

本书为《听涛室人物谭》续编。话题所及一百多位人物,仍以作者有过交接的近现代名家为主,间及少量古人或洋人故实,依类分入“政海谈秘” 、“文坛述往”、“学苑思故”、“报界忆旧”、“支离杂话”、“檐下絮语”六辑。书名取

如何培养美感

如何培养美感?作者的回答是:从尊重自然出发,从回归原本开始,多看美的东西。但随后他也表示,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第一,什么是美的东西?第二,怎么样才能常看到它们?作者在书中举的一个例

纽约第三只眼

这是一本谈论美国,谈论纽约的杂文集。作者在纽约生活了二十余载,尽管已经融入了当地生活,在身份认同上依旧属于一个漂泊者。这使得本书具有了一种既不同于当地人也不同于游客的视角,对这座城市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

向死而生-哲人小语

《哲言集:向死而生》以现代社会生死问题为主线,集西方现代各家真实记述之大成而成生死专著。其旨趣不在下定论,而是寄意于启迪。

欧风欧雨

本书是作者关愚谦旅欧四十年的记录。这“不是一本单纯介绍欧洲风光的游记”,“不是风景名胜的介绍”,而是着眼于“欧洲的文化与历史”,“以素描速写勾勒多元欧洲”。这是一本旅行书,但更是一本在旅行中进行文化观察的书。

杂忆与杂写:一九三三—一九九一

本书收录了杨绛先生1933-1991年忆旧怀人的长短文章。此次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篇当时漏收的文章。

存牍辑览

本书由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生前编订,所选胡愈之、叶圣陶、巴金、夏衍、萧乾、唐弢、黄裳、陈白尘、黄永玉、董桥等数十人的数百封信件,均与书有关,时间跨度达五十余年,涉及一些重要出版物如《傅雷家书》、《读书》

读点

以书评为主的文集,对近年来我国出版的有较高学术、思想和文化价值的几十种图书做了深入、全面的评价。本书也可以说是作者几十年与书相伴的故事。作者觉得,“读书是私事”,在生计需要之外的自由阅读才能真正地丰富自

往事丹青

说起陈岩,朋友们都透彻地明白他,一个人活到六十岁,天真得像五岁娃娃,满嘴的科学数据,天文地理无一不侃,后来认起真来,搞起科研投资,发明一种生化补约,送了一包给我开水吞服。同样的液体开溶于五百倍水中,喷

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

《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为两类文化的沟通和中继一同略尽绵力,用医生的角度看音乐以及有关音乐的历史。大脑是身体最复杂的部位,《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剖析大脑活动,详述每个大脑细胞如何主宰我们的一举一动。《音

热新闻的冷思考

这是袁越进行科学采访报道文章的合集,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环境污染、乙肝歧视、气候变化与国家利益之争、核电复兴与核电安全、新能源泡沫、转基因之争、垃圾焚烧与分类之争、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野生动物保

建筑母语

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适当的交会点,是当今中国建筑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台湾现代建筑思潮的“主舵手”,作者对六十年来台湾建筑界面对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所做的因应予以梳理、评析,对“传统”与“现代”

清华园里可读书?(读书书系)

“卷上”为1994年至2010年每年一篇的“清华大学校庆随笔”,“卷下”为作者围绕“建筑”而写的书评和有关建筑的人物、事物、建筑作品的评说文字。

敬畏思想家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原欧洲学会会长。 “陈乐民作品”凡九册,整合收录了作者主要的文章随笔、学术专著及译著。 此次出版的《欧洲与中国

精神梦乡

本书可以视作钱理群个人的大学观与学者观的思想发声。在钱理群的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度求学经历中,北大是极其重要的地方,在他心目中可谓“精神圣地”与“心灵净土”,并由此形成了他的大学观与学者观。在钱理群看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