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谈一束:吴小如学术随笔自选集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学术随笔自选集,收录了多篇谈古论今的文字,其中还包括作者近年所著的一些戏曲评论,作者晚年文章的风貌由此可窥一斑。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学术随笔自选集,收录了多篇谈古论今的文字,其中还包括作者近年所著的一些戏曲评论,作者晚年文章的风貌由此可窥一斑。
这是一部关于民国和当代自由知识分子的名著。书分六辑,前四辑:天凉好个冬、毕竟是书生、无奈的群体、谁在思考。1999年文化艺术版《逝去的年代》的第五辑是“《观察》研究”,考虑到谢泳先生已在2005年出版了专著《储
本书的几场讲演就是在上述三种张力中展开的。在今天,谈文化问题离不开现实问题,而谈现实问题又只有通过中西、古今、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才能深入。自从1980年代起,我研究中西文化比较这个课题已有二十多年了,我的观
《青瓷红釉:民国的立爱与钟情》主要内容简介:一种关于幸福的信仰,一份缘情化爱的执著智慧的先人告诫我们,“太上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恰当、严肃地“立爱”昵?爱并不以美的东西为
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ISBN:9787533431310,作者:张文质著
“叙旧文丛”是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个图书系列,写作范围是晚清民国的文史人事。丛书主要面向近代文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作者均是多年游走在民国故纸堆中的掌故家,擅长挖历史讲故事的媒体人,文章短小精练,集趣味性
灯下闲谈,ISBN:9787533427863,作者:孙郁著
本书分为五辑,“艺学心悟”是作者应《光明日报》所作的一组文章,多谈古代文学与文化,旁及中国叙事学与诗学;“名流踪影”是涉笔于现当代文学的零散文字;“书山拾翠”三篇及于唐�;“精神家园”文字较多,是作者近年关注
本书作者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时期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以翔实的史料,对历史进程中的人事纠葛、事件起源、学术争端等事件进行深入阐述,使沉积于历史风尘中的人物,周作人、刘半农、沈从文、施蛰存、俞平伯等民
本书为刘再复先生有关教育文章的合集。作者从跨文化的视野、以哲人的心路历程讨论了教育的本质、内涵、教育的境界、儿童的成长等问题,启人深思。在比较审视的背后,在对故国师长的情思中,是作者对真教育的呼唤和对生
《独立评论》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创刊于北平,一九三七年七月停刊,共出版二百四十三期,胡适等人主编,撰稿人多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著名学者,以刊载时论文章为主,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刊
《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萧雪慧教育随笔》内容简介:20世纪是风云际会的岁月。共和国历经五十年风风雨雨,走到了世纪的交汇点。中国新文化更是步履维艰,行行重行行,辛苦探索近百年;中西的撞击,古今的流变,还有战争
本书可谓是顾准研究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分量颇重,意义深远。书中所收文章之来源,既有顾准先生的亲人,也有与顾准先生共事多年的战友;既有政府官员,也有理论界的名儒宿彦,以及来自顾准先生母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
本书是谢冕教授的学术随笔集,对于当代文学的现状、潮流、发展都做出了精当的评述。有研讨、有随想,最为让人感动的是,他对于诗人的礼赞是这个世俗化的社会中的矫矫不群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