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歌批评文选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及诗歌在社会文化中位置的迁变,诗歌批评中形成了一种抵制诗歌“技术主义”、要求诗歌关注当下现实的呼声和一种“为诗辩护”、维护诗歌之“特殊性”与独立性的表述的冲突。在新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及诗歌在社会文化中位置的迁变,诗歌批评中形成了一种抵制诗歌“技术主义”、要求诗歌关注当下现实的呼声和一种“为诗辩护”、维护诗歌之“特殊性”与独立性的表述的冲突。在新
本书主要探讨了文化中心由北京向上海的迁移之后,新诗在20世纪30年代都市环境中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在这一环境中诗坛和新诗创作所发生的变化。本书的论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从与都市环境的外部联系出发,探讨
纵观穆旦研究,非常突出的一个现象是:思想阐释过多,历史性研究明显不足。这虽极大地强化了穆旦的形象,却也使得穆旦研究逐步陷入某种瓶颈状况,缺乏持续的动力。穆旦这一个案所透现出的情状,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下
《现代中国诗歌的城市抒写》由卢桢所著,首先,本书试图在历史文本的淘洗与爬梳中,考察新诗的城市抒写在各个历史时段的基本品貌并归纳其美感特征。其次,围绕抒情主体观察城市的诗学视角,探讨其多维的审美表达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术文库(第1辑):现代汉诗论集》从不同侧面聚焦“现代汉诗”的基本问题,认真探讨它凝聚矛盾分裂的现代经验和文化价值的追求,研究它在相当矛盾、混乱、模糊的经验与语言背景中。经由“现代经验”、
本书追踪单一但多元的哲学术语“虚无”(emptiness)在历史上独特的互文道路,揭示一段重要但未引起注意的历史,即它在美国20世纪诗歌和诗学中的嬗变。这一概念的迁移分两部分进行详述。第一部分聚焦“跨太平洋佛教诗学”
《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香花”与“毒草”(1955-1957年中国杂文档案)》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杂文编年史”、宁夏社科规划项目“新中国杂文编年”、宁夏高校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新中国杂文编年史”阶段
《消费社会》内容简介:有关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的话题。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这与20世纪全球社会转型中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消费社会、中国等国家也正经历着消费社
王家勇专著的《中国儿童小说主题论》中的现代中国儿童小说指的是广义现代文学(1917年至今)中除动物小说、幻想小说之外的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叙事对象的儿童小说类型,包括狭义现代文学(1917~1949)中的儿童小说和
儿童文学的教育性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基本理论问题,已经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论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作者侯颖)把这一话题放在多种文化关系中考量,从儿童自身精神生命空间、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
《人猿泰山》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在书中巴勒斯一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弊端感到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指出了非洲原始丛林对“泰山”人性发展的限制。这虽然证明他对人类文明的肯定,但又是从白人优越感和种族偏见甚至阶级偏见
本书对《左传》这部重要的历史散文著作的人物及其刻画人物的艺术、影响等进行了专门探讨。分三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对《左传》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必要概述;第二、三章,从总体上研讨《左传》作者对“人”的认识和《左传